成績NO.2,品性NO.1。一命、二運、三風水、四好讀書、五積陰德


   在現今社會上大多數人都以學歷掛帥頭銜為先的世俗標準來判斷一個人的優勝劣敗下,父母的目光焦點都聚焦在子女的在校成績上面,為了使孩子嶄露頭角出類拔莘進而名列前茅冠蓋群雄,不知有多少所謂”孝子孝女的父母”為了開源節流不惜縮衣節食,而將省下的錢去繳才藝班和補習班的費用,這種自以為理所當然的愚孝行徑,卻造就了一大堆補得天昏地暗暈頭轉向七葷八素的莘莘學子,雖然這用意就是要讓這些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不要輸在人生的起跑點,然而這樣的假平等作法,不但讓他們喪失原本要擁有快樂童年成長回憶,還要被一本本厚重參考書和日復一日的考試壓得喘不過氣和享受成長階段的喜悅,而這種強迫性的填鴨學習方式,讓大多數的中小學生聞書色變,也誤解快樂學習的真諦,太多的似是而非的觀念灌輸在中小學生腦中,他們逐漸喪失明辨是非的判斷力只能跟隨大多數人意志而盲從,這難道是九年一貫教育所要看到的結果嗎?平心而論; 只看到向下沈淪的負面影響,卻絲毫發現不到向上提昇的正面結果,身為父母和老師的我們,難道要以成績好壞來看待自己的子女嗎?除了讀一流學府就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嗎?這是值得現今教育單位和為人父母要去省思和探討的重大議題之一吧!

   我覺得孩子在成長的過程裡頭並不是單憑靠第
一名長大,他要學習的是看待陌生事物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及學習過程是重要,但與最終的學習結果來相比其比重就要好好思考,但是我們現在往往只看結果,不注重過程,這樣一來,對孩子而言就是加諸無形壓力。其實每個人自身所潛藏的人格特質都有適合他的位置,這也是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在心理學家早已提出多元智慧的理論闡述中,簡單來說,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自己的舞台,也都有一套不同別人的特殊專長和智慧結構,有些人長於音樂,有些人長於科學,有些人長於運動,但會音樂的人學不成科學;會科學的孩子藝術卻也非頂尖;我們不要老想把孩子當做科學家大事業家來養,重要的是找出孩子所擅長與眾不同的個人智慧和循循善誘去讓其朝向此領域接觸探索。常言道:行行有狀元,過去是如此現代是如此,而未來必定也是在各行各業各個階層都有狀元。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必定是跌跌撞撞,所以,我們只要教孩子:人生的道路不可能只有一條路可走,當這一條路走不通可以走另一條路,不要因一時的跌倒而失志,人生是可以轉個彎的,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是可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最後,我想講的重點是學業成績並不能代表一切,孩子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其實品性也就是道德觀才是最重要的,一個成績名列前茅的好學生,如果在人格上有嚴重偏差的缺點,這會使其長大以後在社會上成為一個隨時會爆發的定時炸彈,高學歷智慧型犯案事件從近年來電視新聞媒體和報張雜誌上時而有聞時有有見的,我倒希望我的小孩能成為品性第一成績次之,一個誠實可靠、負責、肯努力、會做事的人,在未來才會得到別人的肯定,當然要記住一點,近硃者赤、近墨者黑的群聚理論是必然的,當人父母千萬不要以身做賊,才不會有上樑不正下樑歪的直線影響,給我們的小孩營造一個感恩惜福的環境,相信會有潛移默化的隱性效益,對於小孩成績好壞我們要去關心鼓勵但不要過度要求和苛責,而人格品性方面我們才要投注更多的心力去嚴格要求,畢竟在世上像愛因斯坦、李遠哲這種類型的人是極有限的少,但品性純良充滿愛心的好人是可以無限的多,要記住人的一生要完成一件最偉大的事就是要 認識真正的自己,只要扮演好真實的自我,快樂成長快樂學習,我們就都是父母心中的第一名。

金潮團長親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ppyscout灰狼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